标王 热搜: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快报 » 国家政策 » 正文

潮水涌向即时零售,便利店进化正当时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2-09-15  浏览次数:42
核心提示:  1927年,冰箱、空调尚未在美国大面积普及,夏天民众解暑主要靠采购冰块,这为便利店的出现提供了时代契机。  商人的嗅觉总
   1927年,冰箱、空调尚未在美国大面积普及,夏天民众解暑主要靠采购冰块,这为便利店的出现提供了时代契机。
 
  商人的嗅觉总是灵敏的。
 
  德克萨斯某制冰公司发现,在商超结束营业之后,大家对日常百货、食品的需求仍在。于是在售卖冰块的同时,该公司门店开始搭售牛奶、鸡蛋等生活必需品。
 
  这就是711便利店的最初形态。
 
  作为便利店,711从出现的那一天起,其提供的最大价值就是"便利"二字。而消费者对于便利的追求显然是永无止境,这就意味着便利店要不断升级迭代。
 
  近来我们愈发能感知到一种新型便利店正在兴起,一种可以让消费者无需太多顾及时间、空间、商品品类等因素,手机下单即可坐等配送到家,线上线下融合的仓储式实体便利店。
 
  与街角传统的便利店相比,新型便利店无论服务能力还是销售业绩都如同Pro版本。表面看这是形态之变,深层则是中国便利店正在翻开新的一页。
 
  供给与需求之变
 
  iPhone14系列正式发售,除了在门店和网店预购,相信不少人还注意到了另一个渠道——外卖。
 
  今年,美团外卖继续与Apple授权专营店合作,消费者通过外卖下单新iPhone之后,骑手最快在30分钟送达;京东到家同样可以完成外卖点iPhone,下单带有"小时购"标识的新机,可实现小时级送达。
 
  这就引到了当下非常流行的一个词,即时零售。
 
  把消费者的即时需求和本地门店的供给,通过履约能力连接起来。据招商证券预测,预计2026年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左右规模。外卖买iPhone这件事就能充分体现即时零售的魅力,美团、京东、阿里等因而纷纷入局,尝试抢占高点。
 
  本文要讲的主角新型便利店,则是即时零售生态里本地供给的一类玩家。
 
  "我们是24小时营业,而且商品种类比较多,基本覆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有时候客户晚上想买东西,但是线下店可能已经关门,线上的电商送货至少1-2天,这种情况下就会非常容易选择我们家。"
 
  2019年6月,周秦波的"速囤超市"开业,主要服务于外卖用户。两年之后,速囤超市已经拓展至4家门店,经营状况好的门店月订单量可达12000单。
 
  速囤超市的创业成功并非孤例,近两年来类似的新型便利店已在全国100+城市多点开花。例如起家于深圳的哆鲸选,两个月就实现了门店盈利,一年半就拓店20多家;又如创办佳美乐购的王东,其父母在北京经营多年传统便利店,熟悉该市场的王东于2020年开了第一家佳美乐购,现在门店已超20家。
 
  同世界上第一家便利店的开业一样,百年后的便利店形态之变,亦源自先知先觉的商家嗅到了消费者的旺盛需求。
 
  "现在年轻人,工作太忙了,很多人没时间也没精力出门,购物需求很多时候都在网上解决,而且越来越追求‘立刻送到家’的速度,不愿意等快递慢慢来了。"有产品经理工作经验的周秦波,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非常敏感。
 
  麦肯锡最新发布数据报告显示,近60%的90后消费者希望在下单后当天就能收到货,85%的80后消费者希望当天收到货。
 
  传统便利店尚未完全满足消费者的即时需求。新的需求之下,新实体应势而生。在传统便利店难以触达的服务角落,新型便利店成为夫妻店、连锁店的有效补充。
 
  把便利贯彻到底
 
  便利店的价值在于提供便利,与即时零售时代配套的新型便利店,升级方向就是把"便利"二字贯彻到底。
 
 
[ 资讯快报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快报
点击排行